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百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许攸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作为袁绍的谋士,许攸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投奔曹操?
前言
许攸为何在袁绍关键时刻选择投奔了曹操,这是由于袁绍对待谋士的方式,并没有像人们所想的那样,礼贤下士,而是对于谋士不加重视,而且又在袁绍军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许攸之所以离开袁绍的重要原因。
▲许攸影视剧照
一、袁绍对许攸一直不重视
袁绍自以为自己是四世三公的背景,对于谋士的建议往往不是十分重视,而且为人好大喜功,对于战略全局把握没有明确的态度,而且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在与曹操对决过程当中犹豫不决,虽然袁绍有绝对性的优势,而且许攸一早就提醒过他要注意曹操夜袭粮仓,但是袁绍对此并没有引起重视,而且他认为只要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曹操就可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在接连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之后,袁绍也是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袁绍随即与曹操选择速战速决,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正如许攸所说,在关键时刻曹操袭击了元帅的粮仓,导致袁绍的后路被切断,这也是袁绍之所以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袁绍为人好大喜功,手下谋士虽然众多,但是对于很多意见他都不能够采纳,而且刚愎自用,自用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全局,这也是许攸最终选择投奔曹操的根本原因,最终。最终曹操收获了他的重要谋士,而袁绍则痛失爱将,也失去了自己最后的根据地,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被曹操击败,四世三公的美名成为泡影,也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二、许攸多次进言被排挤
许游多次进言,但始终没有融进袁绍集团的政治核心,袁绍集团是以他自己的河北新势力为代表,他只重用自己人,虽然袁绍而说他愿意广揽天下谋士为己所用,但实际上袁绍对于其他外来势力十分的排斥,对于很多谋士也只是制造一种假象,他希望通过这种假象来保证自己的政治势力的稳固,同时也能够让别人看到他手下谋士如云,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但是实际上袁绍对于外来势力十分的排斥,他不希望自己的政治势力核心当中掺杂任何的外来势力,也不像任何外来势力的谋士来给自己提出任何针对性的建议。
▲许攸影视剧照
所以对于袁绍而言,许攸的作用显然没有那么重要,而许攸所提出的很多建议他也并没有采纳,比如在战役的早期就早就提醒过袁绍告诉袁绍要提防曹操对自己的侵扰,但是袁绍并没有引起任何的重视,反而他认为只要他有绝对性的碾压性实力,就可以战胜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轻敌,毛记一开始就采取正面决战的方式,抛弃大后方,导致被曹操偷袭,最终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而许攸在投奔曹操之后,也给曹操提出了许多对付袁绍的办法,加快了袁绍的灭亡,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赔了夫人又折兵。
袁绍在战略上的失误,在这之前,许攸一再就提醒过,让袁绍注意攻守兼备,以退为进,右敌深入,步步为赢,但是袁绍并没有听取许攸的意见,而是一意孤行,最终许攸认为在袁绍这里得不到重用,也没有得到他的认可,最终选择了投奔曹操,在关键时刻赋予了袁绍致命一击。
三、从许攸看谋士和君主的关系
从许攸的一事中可以看出谋士和君主的关系,谋士和君主其实可以相处得非常融洽,但是在三国时期,由于许多君主的不作为和君主对于人性的把握,自以为是,而导致谋士叛逃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这并不是因为说谋士没有作用。而是君主对他的下属不够重视,而是因为在很多的事例眼中,对于自己的核心圈层,他宁愿选择用自己人。
相较于其他集团的人来说,他们认为自己人才是重要的,因为只有自己人才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战略上的胜利,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也就是为什么袁绍始终提防其他实力的重要原因。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他希望的是自己的直系的势力能够帮助他,并且对他忠心耿耿,这是任何一个势力都做不到的,但是同样的一个卓越的君主,如果可以驾驭其他的势力也是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是很多君主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与此同时很多君主在与自己的下属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下属有很多其他的目的就会产生提防心理,在他们的眼里,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下属不能对自己忠心耿耿,不能完全执行自己的命令,说明这个下属对于他的决定是有质疑权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很多的下属都会反叛自己的君主反复无常,这也是君主最为惧怕的。
▲许攸影视剧照
对袁绍而言,他的所有的智囊团都必须是他自己最直系的核心势力,因为这些核心势力是为他服务的,而且能够做到对他忠心耿耿,但是智囊团以外的后来投奔的人,那就不可能做到如他的属下一样,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袁绍只是一个实现政治图谋的工具,也是他们实现自我政治抱负的跳板,而且对于袁绍来说,袁绍也没有控制他们的能力,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袁绍如此排斥外来谋士的重要原因。
但是很多人总以为袁绍好大喜功,袁绍好大喜功是有一定原因的,袁绍的家族势力决定了袁绍亦在起初的时候没有遇到任何的妨碍,在平定董卓叛乱之后,袁绍一跃成为北方第一大势力,袁绍有望一统北方,而且当时声势如日中天,正处于兴盛时期,很多人也是慕名而来,就连当时的刘备也在袁绍帐下。没有人会对袁绍的号召力和军事实力产生任何的怀疑,这也让袁绍产生了盲目自信,他在整个战役的一开始就选择了战略性的决战,并没有考虑任何的后顾之忧。
他单纯地认为只要在正面战场击溃敌军,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因为他有实力也有相应的外来支持。是基本上所有的诸侯都支持袁绍,袁绍在整个政治环境当中处于优势地位,也正是由于很多人的支持,在许攸提出一系列质疑主张之后,也是受到了袁绍的猜忌,袁绍认为你既然不能为我提供杀敌的良策,那你的用处就是一无是处,许攸在这里郁郁不得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君臣关系。
▲曹操影视剧照
实际上君主与下属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君主在这过程当中学会识人用人的,三国时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唯有曹操和刘备这两个人对于自己的下属的才能能够做到充分性的发挥,把他们放在正确的岗位上,这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很多人都认为曹操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曹操能够礼贤下士。
虽然别人了解曹操是在利用他,但是还是愿意为他工作,这就是曹操的魅力所在,而其他人所不能做到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而我们也能够看到的是在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曹操能够做到与谋士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思考问题,以利他原则和自己的下属建立利益关系,这也让下属越来越拥戴他的主公,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会成功的重要原因,往往一个势力虽然手下猛将如云,但是对待自己的势力的划分不清楚,同时不能够选择平衡外来势力和核心势力的关系,最后就会导致自己的失败,而袁绍也正是这一失败案例的典型代表。
如果袁绍在当时能够听从许攸的建议,或许袁绍会真正一统北方击败曹操建立新的王朝,而且袁绍也将成为第一个一统北方的诸侯,后来的三国时代,历史也会被彻底改写,但是历史没有假设,也正是因为一个君主刚愎自用和对于下属的不信任,最终导致了下属叛变,则投奔敌方,对于袁绍而言,他没有获得他想要的历史地位,对于许多而言他也没有获得他想要的尊重,两个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两个人也最终分道扬镳,而袁绍也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了他的所有。
就是因为袁绍的这一错误性的决策,也最终导致了他在战略上的失败,一个模式,或许不能对战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一个模式也可以帮助他在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他们没有选择通过他的谋士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他的失败也导致了北方权力真空,在这一时期曹操迅速壮大并成为北方第一大实力,这也是袁绍所始料未及的,如果袁绍在这阶段把握机会也就不会有曹操后来的三分天下袁绍能够一统北方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首先他有相应的军事实力,而且能够受到各路诸侯的支持,同时袁绍根正苗红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袁绍能够一统北方的重要原因。
▲曹操影视剧照
综上所述,一个君主如果不能对自己的下属有所信任,并赋予他发挥才干的舞台,下属就有可能叛变,下属叛变也正是基于自己的君主,不信任自己,一个郡主在这过程当中要赋予自己的下属充分的信任,让自己的下属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才是最重要的。知人善任,物尽其用,这才是驭人之道,显然袁绍不懂得这一点,同时对于任何的决策首先要去采纳,即使下属的决定你有所怀疑,但应该先去采纳,在采纳之后进行推演,推演决定最后是否使用下属的计谋,下属在某种程度上是为政治服务的,也是为军事服务的。
▲曹操影视剧照
他会根据当前的形势去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且愿意去为自己所服务的政治势力献计献策。是如果一个君主在这过程当中没有和属下达成一致,并且站在属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暑假就会在这个阶段选择投奔另一个君主,因为他了解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自己大展宏图的舞台,曹操给了舞台,而袁绍没有曹操是非常聪明的,他懂得礼贤下士,在开始赋予许攸应有的待遇,他认为自己遇到了英主,而这也正是曹操高明的地方,曹操懂得网罗人心,人心往往最难被收买,但是一旦被收服之后就会死心塌地,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最终能够一统北方的重要原因,曹操懂得网络人心同时也能够驾驭人才,让人才物尽其用,虽然分属于不同势力,也能够做到政治势力的平衡,这是袁绍所不能做到的。而袁绍也仅仅是因为有先天性的优势,所以才能在初期站稳脚跟,两个人的差距也最终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5162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